工程船的生成是资源采集与基地发展的核心环节。工程船分为小型、中型和大型三类,其生成流程遵循固定的建造逻辑,需要依托基地的船坞设施与资源生产线完成。玩家需优先升级通用港口和工程船坞设备,解锁对应级别的工程船生产权限。生产过程中需消耗金属、晶体及重氢资源,同时占用指挥值,预制模组可缩短生产时间,但需合理分配以避免资源浪费。
工程船的生成效率与基地等级直接相关。初期仅能生产小型工程船,基地扩建至更高级别,逐步解锁中大型工程船生产线。中型工程船通常在基地达到四级后开放生产,其仓储容量与采集效率显著提升,可大幅优化资源采集节奏。大型工程船则需要更高级别的船坞设施支持,同时依赖精炼平台等配套建筑的升级。生产过程中需注意主线任务目标,确保建筑升级顺序与资源储备匹配,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生产中断。
工程船的生成并非孤立行为,需结合采矿平台与前哨站系统协同运作。采矿平台可提升工程船的采集效率,但需提前规划计划圈范围,确保资源点覆盖完整。前哨站的部署能扩展工程船作业半径,通过连接高等级矿点实现远距离采集。需注意单个资源点仅允许一艘己方工程船作业,但允许多名玩家共享采集,因此矿区选址需避开高冲突区域,优先选择同盟控制的稳定资源点。
工程船的后期优化重点在于技术强化与编队策略。通过蓝图研究可解锁工程船的采集加速、仓储扩容等关键技能,建议优先点满采集类技能以提升效率。编队时可混编AC721重型运载驱逐舰,利用其大容量仓储减少往返耗时。工程船的经验积累依赖持续作业,长期部署于高等级矿点可加速升级,从而通过技术值分配进一步强化性能。需定期检查舰队状态,及时维修受损工程船以维持采集稳定性。
工程船的管理需贯穿整个游戏进程,从初期速本到后期大规模资源调度均不可或缺。玩家需根据发展阶段动态调整工程船的数量与类型,平衡资源产出与舰队指挥值消耗。在高级采矿平台建成后,可部署多艘工程船协同作业,但需提前规划动员令与预制模组的使用优先级,确保关键建筑与舰船的生产节奏不受影响。